建校已来,墨尔本大学已经培养出6名诺贝尔奖得主,其学术能力不俗。目前在校学生数为48719人,其中20%为国际学生,中国学生占国际生总数的7%。截止目前,墨尔本大学仍然拒绝承认来自中国高考成绩,学生需要就读桥梁课程就读本科。
墨尔本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基本信息:
QS世界排名 |
5(44) |
学费 |
授课型:$35,936 研究型:$36,896 |
申请截止日期 |
10月31日 |
TOEFL要求 |
79 |
本科均分要求 |
授课型:65%以上 研究型:80%以上 |
可申请学期 |
第一、二学期 |
IELTS要求 |
6.5 |
GRE要求 |
Not Required |
工作经验要求 |
无 |
注:
(1)此处的排名是2015年QS土木工程专业的排名。该榜单里墨尔本大学世界排名第44,澳洲排名第5
(2)墨尔本大学工程学院硕士项目——含授课型与研究型——接受双录取,TOEFL总分60分以上,写作18分以上,或IELTS总分6.0以上,单项不低于5.5分,学校将会自动考虑将学生录取至墨尔本大学语言桥梁课程(UMELBP)。具体可见语言课程段的申请说明
(3)TOEFL单项要求:写作不低于21,口语不低于18,阅读与听力不低于13;IELTS单项要求:各项均不低于6.0分
(4)上表申请截止日期是授课型硕士的申请截止日期,以及研究型项目其中一个奖学金轮次的申请截止日期。研究型项目实质全年可申请,具体请见工程学院和研究生院的申请说明。第二学期4月30日截止
(5)对于授课型项目,本科毕业于入选上交大世界大学术排名或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榜单的学校会比较有利;未进入榜单学校的学生,GPA最好可以再高一点
申请说明
留学360介绍,墨尔本大学土木工程专业(Civil Engineering)设于基建工程系(Department of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之下,同时开始有授课型项目和研究型项目,二者的申请方法及条件等大相径庭,分别介绍如下——
授课型硕士
墨尔本大学基建工程系授课型硕士共分以下四个项目,分别是:
土木工程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Civil)):为期2-3年,无需工程专业背景
土木工程硕士-商学(Master of Engineering (Civil with Business)):为期2-3年,无需工程专业背景
结构工程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Structural)):为期2-3年,无需工程专业背景
结构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为期1年,需拥有四年制(Honours)本科结构工程专业背景;如无结构工程专业背景,也至少需要是土木工程专业的背景。如只拥有土木工程专业背景,或只拥有三年结构工程专业背景,还需要有1-2年的相关工作经验方才可以申请
本科非工程专业的学生,墨尔本大学土木工程授课型硕士需要读三年(结构硕士项目除外);但对于本科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则只需要两年。非工程专业的学生第一年学习的只是工程学科的一些基础课程,本科工程——不限定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无需再学习
前置课程要求:
除结构硕士项目外,墨尔本大学土木工程其它三个授课型硕士项目本科非工程专业的学生亦可申请,但需要学习过以下课程:
微积分
线性代数
至少一门理科课程(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研究型项目
墨尔本大学基建工程系研究型项目的申请主要与导师有关。有一定的研究经历,联系导师并获得导师的录取许可是申请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
研究型硕士一般为期2年,PhD一般为期3-4年。PhD无需拥有相应的硕士学位,本科毕业可以直接申请。事实上,直接申请PhD的学生往往是以“M.Phil leading to PhD”硕博连读的形式获得录取。M.Phil的学生读完第一年后,可以直接申请入读PhD——大多数导师都乐见学生由M.Phil转申PhD。
专业设置
墨尔本大学基建工程系设有以下三个研究领域,分别是:
土木工程(Civil Engineering)
环境水文与水利工程(Environmental Hydrology And Water Resouces)
测绘工程(Geomatics)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
专业名称 |
专业英文名 |
专业名称 |
专业英文名 |
结构工程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
水资源管理 |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
岩土工程 |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
洪水预警 |
Next Generation Flood Prediction |
项目管理 |
Project Management |
气候变化及其影响 |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
建筑节能 |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 |
室内与室外定位 |
Indoor And Outdoor Positioning |
交通工程 |
Integrated Transport |
土地管理与三维地籍 |
Land Administration And 3D Cadastre |
灾害管理 |
Disaster Management |
传感网络与移动地图 |
Sensor Networks; Mobile Mapping |
地热 |
Geothermal Energy |
环境建模 |
Environmental Modelling |
排水系统 |
Catchment Systems |
食品生产 |
Food Production |
环境监测与评估 |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
水资源环境管理 |
Environmental Water Management |
空间数据基础设计与开发 |
Spatial Data Infrastructur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