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称中澳联系比想象中更紧密,澳应拥抱中国文化

  参考消息网2月23日报道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网站2月15日刊登题为《我们能拥抱亚洲世纪吗?》的文章称,澳大利亚已经有120万华人,汉语是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常用语言,所以澳大利亚应该能更好地与中国文化交融,但现实情况却不完全令人满意。

  据立思辰留学360介绍,文章称,几个世纪以来,与中国相伴的都是诸如“神秘莫测”、“异国风情”和“不可思议”等词语,这一方面增强了中国的浪漫色彩,但同时又阻碍了人们了解中国更平凡的现实。

  文章认为,然而,非华裔澳大利亚人不应当认为中国人的传统要么充满异国情调,要么难以捉摸。事实上,澳大利亚原住民在北部沿海已经与中国渔民进行了几个世纪的贸易。1848年,首批人数不多的中国移民作为合同工来到澳大利亚,他们的工作主要是灌溉和牧羊。

  在几年后的淘金热中来了更多的华裔移民。在此后的100多年里,华人一直是澳大利亚社会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今天,无数具有华人血统的人在澳大利亚主流文化中发挥着作用:儿童作家兼插画家陈志勇、名厨邝凯莉、参议员黄英贤和作家罗旭能等等。

  文章称,与中国及其文化的邂逅激发了许多当代澳大利亚艺术家、导演、音乐家和作家的创作热情,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访问中国后刚开始写诗的乌杰鲁·努努卡尔,到当代视觉艺术家蒂姆·约翰逊。

  文章称,1972年之前,只有大约1000名澳大利亚人到过中国。如今,每年有70多万澳大利亚人造访中国。所有人回来后都对中国文化有了某种程度的了解。可能永远不会踏上中国的澳大利亚人在国内也比以往有了更多接触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的机会: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自不必说,还有悉尼私人投资的白兔画廊的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展览,还有翻译作家的作品等等,这只是显而易见的几个例子不过,虽然大多数澳大利亚人能够轻而易举地说出美国或欧洲当代音乐家、演员、艺术家、电影、电视节目或书籍的名字,但让他们说出哪怕是两位中国艺术家的名字也会很困难。

免责声明
1、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百度等常用搜索引擎,我方非相关内容的原创作者,也不对相关内容享有任何权利 ;部分文章未能与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或来源媒体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2、我方重申:所有转载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知识产权归该权利人所有,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查得知识产权来源而无法直接与版权人联系授权事宜,若转载内容可能存在引用不当或版权争议因素,请相关权利方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方迅速删除相关图文内容,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因文章中文字和图片之间亦无必然联系,仅供读者参考 。未尽事宜请搜索"立思辰留学"关注微信公众号,留言即可。
[澳媒称中澳联系比想象中更紧密,澳应拥抱中国文化] 文章生成时间为:2019-02-23 23:28:25

立思辰留学专家答疑 - 让专家主动与你联系!

为了节省您的查找时间,请将您要找的信息填写在表格里,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并提交,我们的顾问会主动与您联系。

意向地区: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验证码:
联系QQ:
咨询问题:

微信小程序

  • 留学资讯

    留学资讯

  • 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

  • 留学费用

    留学费用

  • GPA查询

    GPA查询

  • 汇率对比

    汇率对比

  • 地图选校

    地图选校

更多

推荐院校